中國GDP走向牽動億萬人的心,因為睿智的人可以從GDP變化看到中國未來市場走向,從2014年初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的國內GDP數值來看,中國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上升9.7%,從事嬰幼兒市場的商家們不禁會想增加的這部分資金,消費者會投放在哪個部分呢?中國未來嬰幼兒消費趨勢如何?這需要我們結合中國當前產業(yè)結構以及消費能力的發(fā)展趨勢來探尋中國未來嬰幼兒消費趨勢。
服務業(yè)近年來持續(xù)保持增長的趨勢這是我們眾所周知的,但是2013年第三產業(yè) "服務業(yè)" 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(GDP)比重提高至46.1%,首次超過第二產業(yè) "工業(yè)".恐怕當時是我們始料未及的。服務業(yè)的發(fā)展不容小覷。以服務業(yè)為主的第三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壯大,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產業(yè)結構不斷優(yōu)化最鮮明的特征。工商總局數據顯示,去年上半年中國第三產業(yè)企業(yè)戶數首次突破1000萬戶,占全國企業(yè)總數的71.94%.也就是說,更多的中國人開始消費"服務".
中國人開始更多的消費"服務"對嬰童產業(yè)來講:嬰童產品的零售和服務產業(yè),超過了生產加工?v觀國際貨幣走向:人民幣持續(xù)走高,歐元與美元的貶值意味著國外進口嬰幼兒產品有利可圖。
中國相關權威機構對上海,北京,廣州,深圳,成都,哈爾濱六大城市200個家庭父母進行調查,這些家庭年收入從8萬元至80萬元不等,有0-3歲嬰幼兒1至2名。結果顯示出:92%的被調查者認為嬰幼兒食品和與幼兒口部接觸的喂養(yǎng)產品,首選國際品牌。60% 認為現在中國的嬰童品牌中,知名度高的大企業(yè)大品牌也是具備質量可信度的。
56%的被調查者傾向于通過專賣店或網購獲得進口嬰幼兒產品, 認為進口產品在設計、功能、便捷度、質量上都可圈可點。
59%認為國際品牌在中國設點生產可以降低產品價格,方便售后服務,對消費者來說是很好的事情。有趣的是,7%的父母希望以"獨特的嬰幼兒產品"來育兒,令育兒體驗與眾不同,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一,這7%中有10位80后父母,4位90后父母,沒有70后。
3%的父母,了解到中國嬰童產業(yè)巨頭有收購國外優(yōu)秀嬰童產品品牌的行為,這6位父母均為70后,他們認為這是中國嬰童行業(yè)的大勢所趨,收購可以彌補中國嬰童產品在高端產品線和品牌上的不足。調查顯示出,65位參加調研的70后父母收入比較平均,消費看中性價比,消費能力高,沖動購物少,選質而不求量,取所需而不取所欲。100位80后父母是目前最典型的中國父母,收入高低不等,有沖動購物傾向,主要從朋友圈和互聯網獲得育兒信息,愿意嘗試新產品。35位90后父母除了擁有80后的消費方式以外,更在意不讓育兒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,把育兒和時尚緊密結合。
這些參與調查的80后、90后城鎮(zhèn)父母們中的8成在父母的支援下已經購入了房產,2成有房但尚未還清部分貸款。70后父母則7成有房貸。數據顯示出,80、90后的經濟收入雖不及70后,但社會經濟壓力卻小于70后,并更能獲得比較年輕的祖父母的經濟支援。因此,他們的消費能力在某種程度上,更高于70后。但介于消費沖動度大,在對產品知識的了解和售后服務方面,更需要獲得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幫助。
在看清中國GDP走向的基礎上,此次攜手調查讓我們對70、80、90后父母在嬰幼兒消費趨勢方面思路逐漸明晰。70后父母經濟壓力較大,受父母輩勤儉持家思想的影響,物美價廉的嬰童產品最受他們的青睞;80后父母處在70與90的中間,內心想要堅持已有的生活方式,便捷度是挑選嬰童產品的首選條件;90后辣媽辣爸思想前衛(wèi),注重生活品質,嬰童產品如果注入時尚元素,定能俘獲他們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