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(fā)布《新食品原料甘蔗提取物和長雙歧桿菌長亞種BB536公開征求意見》。(以下簡稱“征求意見”)
受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員會委托,根據《食品安全法》和《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》的規(guī)定,甘蔗提取物和長雙歧桿菌長亞種BB536申報新食品原料已通過專家評審委員會技術審查,現公開征求意見,請于2021年12月1日前將意見反饋至我中心,逾期將不予處理。
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這份征求意見通過,可用于嬰幼兒益生菌的菌株將再新增一個——
長雙歧桿菌長亞種BB536
(Bifidobacteriumlongumsubsp.longumBB536)
據征求意見內容和相關解讀材料顯示,長雙歧桿菌長亞種(原名稱為“長雙歧桿菌”)已被列入我國《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》,也已列入歐洲食品安全局資格認定(QPS)名單的推薦生物制劑列表以及國際乳品聯合會公報(BulletinoftheIDF455/2012)的“在發(fā)酵食品中有技術必要性的微生物品種目錄”。
長雙歧桿菌長亞種BB536從健康嬰兒腸道中分離得到,該菌株已在美國、日本被批準用于嬰幼兒食品。國內外開展的多項嬰幼兒臨床研究證明,該菌株具有較好的食用安全性。
根據《食品安全法》和《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》規(guī)定,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員會委托審評機構依照法定程序,組織專家對長雙歧桿菌長亞種BB536的安全性評估材料進行審查并通過。新食品原料生產和使用應當符合公告內容以及食品安全相關法規(guī)要求。該菌株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標按照公告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
母嬰營養(yǎng)品評論注意到,就在10月28日,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剛剛發(fā)布關于《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》和《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》的公開征求意見(以下簡稱征求意見)。對此,母嬰營養(yǎng)品評論亦有報道:《重磅!可用于嬰幼兒13個菌株,9個將更名,2個將被“刪除”!》
而前后不到一周時間,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又發(fā)布將長雙歧桿菌長亞種BB536列入可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的征求意見。
拉長時間線看,2016年后,幾乎一直都沒有可用于嬰幼兒益生菌的新增,2020年增加了3株(瑞士乳桿菌R0052、嬰兒雙歧桿菌R0033和兩歧雙歧桿菌R0071),2021年,新增了一株(鼠李糖乳桿菌MP108),征求意見中的長雙歧桿菌長亞種BB536已是今年第二株。
國家對益生菌的關注和審批進程明顯加快。
而2016年后新增的菌株有兩個相似點。
一是,遴選標準。多為已列入我國《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》,可用于非嬰幼兒,在國內國際上也有很多背書和研究,經專家評估和審查,予以通過。這些菌種都有較長的研發(fā)和應用歷史,完全的新菌種,沒有。
二是,菌株來源,多為健康嬰兒腸道內分離。短雙歧桿菌M-16V、嬰兒雙歧桿菌R0033、鼠李糖乳桿菌MP108、長雙歧桿菌長亞種BB536等均來自健康嬰兒腸道分離。兩歧雙歧桿菌R0071來自成人腸道分離。原有的從糞便、酸奶、母乳、奶酪等載體中分離的菌株來源在減少。
這兩點或許給更多符合屬性的益生菌機會,被列入嬰幼兒可用益生菌名單,指日可待。
而結合時下的市場動態(tài)來看,各個品牌都在推出腸道、益生菌相關的新品,快消品牌集中于酸奶、益生菌氣泡水等形態(tài),營養(yǎng)品品牌則集中于粉劑、滴劑等形態(tài),更多的菌株被應用于產品之中,國內國際對于益生菌的研究成果,大面積投入市場化、產品化。
新一輪關于益生菌的軍備賽,才剛剛拉開帷幕。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(yè)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聯系方式:177881228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