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鈣鐵鋅”這三位寶貝生長發(fā)育中不可或缺的“好朋友”,寶貝缺乏嗎?相信這是很多爸爸媽媽關心的問題。優(yōu)愛米科為您揭秘。
寶貝愛出汗,是不是缺鋅?寶貝長了枕禿,缺鈣了?寶貝皮膚太白,缺鐵?……一遇到關于微量元素的問題,爸爸媽媽們就亂了陣腳,而網絡上關于鈣鐵鋅缺乏的診斷和補充訛傳也很多。怎么才能知道寶貝是不是缺乏了,如果真的體內缺乏了什么又該怎么補呢?
鈣Calcium
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建議,6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應攝入300毫克鈣,7——12個月的孩子應攝 入400毫克,1——3歲應攝入600毫克,4——10歲應攝入800毫克。對1——4歲的孩子來說,每天能喝500毫升的牛奶,且其他飲食也良好,就不用額外補充鈣劑。
寶貝缺鈣的表現
鈣是兒童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營養(yǎng)素之一。快速成長中的嬰幼兒長期攝食鈣過低并伴有維生素D缺乏,日曬少,可引發(fā)生長發(fā)育遲緩、骨骼畸形、牙齒發(fā)育不良。
不要輕易將枕禿與缺鈣掛鉤,雖然兩者并非沒有關系。平日我們擔心孩子缺鈣,其實就是擔心孩子患上佝僂病。很多人都認為缺鈣可以引起嬰兒患上佝僂病,然而佝僂病的真正原因是嬰兒體內缺少維生素D。嬰兒體內缺少維生素D會影響嬰兒對鈣的吸收以及鈣在骨骼中的沉積,從而影響骨骼發(fā)育。
鐵Iron
一般認為,0——3個月的嬰兒依靠自身儲藏的鐵及每天從母乳中攝入的0.3毫克鐵,已能滿足其3個月以前的生長需要。3——12個月的嬰兒每天損失量加上生長所需,共約0.8毫克,每天便應攝入10毫克鐵。以此類推,1——10歲的孩子每天應攝入12毫克鐵。
寶貝缺鐵的一般表現
孩子缺鐵可致缺鐵性貧血,3歲內的小兒最常見。大多出現在3、4個月以后,這是因為胎儲鐵用完,母奶含鐵少。缺鐵會損害兒童智力發(fā)育,使嬰幼兒易激動、淡漠,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,還可造成兒童、青少年注意力、學習能力、記憶力異常。
鋅Zinc
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建議我國孩子每天鋅的推薦攝入量為:半歲以下如果采用純母乳喂養(yǎng),則是1.45毫克;人工喂養(yǎng)兒攝入量應相應增加;6個月至1歲的孩子,已添加輔助食品,每天應攝入8毫克;1——4歲攝入9毫克。
實際調查表明,我國大多數嬰兒每天鋅的攝入量只有上述推薦量的60%左右。因此調整膳食結構,提高動物性食物的比例,從而改善孩子的鋅營養(yǎng)狀況,應該引起爸爸媽媽的重視。
寶貝缺鋅的表現
厭食、生長發(fā)育慢表現:食欲降低是嬰幼兒缺鋅的早期表現之一。缺鋅的孩子味覺減退,對酸、甜、苦、咸分辨不清;生長發(fā)育遲緩,身材矮小,體重不增;抵抗力差,反復感冒或腹瀉;易患復發(fā)性口腔潰瘍或地圖舌;缺鋅還會損害孩子的味蕾功能,出現厭食。
【溫馨提示】:以上“鈣鐵鋅”內容為科普知識,僅供消費者參考學習,不代表產品功效,請消費者理性閱讀。以上產品不能代替藥品。